0773-2813616
13077665658
全国咨询热线电话
8:30--21:00
上班时间,欢迎咨询
关注我们
微信号:guilinxinli2813616
以下是我23号写来准备在三届弟子联谊会上发表的稿言的部份内容,由于情况特殊予以保留,接下来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。 在研习结束的这段时间里,我感觉更多的是充实和进步。当痛苦之身得以瓦解,迎接我的更多的是理性与平静,还有幸福与满足。时而也有困惑,但很快就能得以脱离出来。(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脱离有一部份属于逃避。)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每一个当下的过程中,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,很多的优良品质和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并得以实践。我感觉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之处,有很长远的路等着我去探索,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完成。有太多的美好在守望着我去体会。
编者按:知乎网友提问:“我觉得知乎上一定有这样的人群吧,很好奇在这样一个社区和父母/长辈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呢?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。”桂林和谐心理学校研修生弟子开元正好就有这样一位“潮爸”,在知乎“玩”得不亦乐乎,并赢得了4000多粉丝的关注。让我们一起从开元的回答中来一起感受一下这位“潮爸”的魅力吧。
昨天和开泰师姐聊天,她希望我为这次迎春联谊会作一个发言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,主题是什么?她说,辞旧迎新,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。我想了想,我的历史太厚重,如此描述会不会有点沉重?但转念一想,如今的我,已然不同,值得我去总结和反思,以启发自己,带着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前行。
道友摘了一段益西彭措堪布 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中的话分享到群里,读后颇有感触,复录如下: “我们学习过很多世间知识,为什么到后来往往觉得索然无味呢?因为这种学习本身不能带来内心的安乐,真正的安乐来自心灵的觉悟,而不是其他。学习世间知识,并没有直接引生觉悟的作用,所以学了只是徒增分别而已……”
今天听到逻辑思维老罗发的新语音,说是骗子容易对老年人下手,且屡屡成功,并不是因为这些老人年老昏聩,而是因为这些老人的子女往往对他们冷漠,而骗子却比亲生儿女还要温柔,每天"叔叔阿姨"叫着,给予他们宝贵的温暖和善意。这些老人的亲生儿女往往没这么多时间和耐心,也不会给父母这么多陪伴,有的还会嫌弃、斥责他们。所以这种情感,尤为珍贵。所以,即使有的老人明明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,也有意无意去掩盖或者掩饰,不会去跟骗子一刀两断。
所谓的完美主义,也许有人认为那是一种对更高更好的境界或程度的追求。但是完美的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,因为认定一个事物是否完美,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标准,从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去认定,那件事物必定是不够不完美的。追求不存在的事件,本身就是一种无益的行为,因此完美主义者常常因追求完美不可得而痛苦不堪。
这两个月,我看了6本书,写了44篇札记,坐了师父谢裕中(和谐风)校长无数次便车,聆听了师父无数次的教诲,听了无数遍入静冥想练习,读了无数遍能量祈祷文,念了无数遍:“对不起,我爱你,谢谢你,请原谅”,骚扰过无数的同门,摸过无数次自己的脉博,体会过无数次自己的呼吸,收获向师父及各位同门汇报如下
接触佛法之前,我和很多人一样,认为皈依佛法的人大都是受了重大挫折,无法接纳世界,所以逃避现实。我以为念佛的人怪怪的,就是什么也不能要,不能吃肉,不能结婚,不能当官,不能发财,逃避责任,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