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如医王,法是良药
佛医心病,教众生如法如律断烦恼。 在佛学字典中,所有的心理问题无外乎由贪嗔痴导致的烦恼。 佛教众生修持戒、定、慧“三学”,对治贪、嗔、痴“三毒”。
真修笃行
在当今物欲横流,人心浮躁、心灵空虚的末法时代,人们本能地把目光重新投向智慧慈悲的佛陀,开始各种形式的修行。 这是一件好事,说明人心乱极生静,开始回归;也说明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,开始关注和安抚那颗烦躁不安和空虚无聊的心灵。
臆必固我
【论语•子罕】中说:“子绝四:毋意(同臆)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大意是:孔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,杜绝了四种弊端:不主观臆测、不做绝对化判断、不固执己见、不以自我为中心。
亲情畸形一非爱行为
动机代替不了过程,更不等于结果。 “打是亲,骂是爱”。这是变态的亲爱,也是典型的动机决定论。实际上,这是以爱的名义在控制、支配和伤害对方,是“非爱行为”,是一种借题发挥和不自觉的自我宣泄行为,与爱无关。
平常心是道
常人总以为“道”乃高深莫测之境界,高不可及。其实,只要你仔细感悟,就会发现,“道”既不神秘,也不遥远。她就在隐藏在你经历的每一件小事之中。你若能以一颗“平常心”待人处事,“道”就在其中了。
要善于学习
众所周知,一个人的学识主要靠积累。但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学识的积累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。学习需要勤奋,也要懂得方法。方法得当,事半功倍。反之亦然。
心理也需要体检
随着时代的进步,健康的概念也在更新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:“健康是身体、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。” 健康已不再局限于身体上没有器质性疾病。健康应该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全的有机结合。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“健康十项标志”中,至少有五项是纯属心理健康或与心理健康有关的。由此可见,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已成为全人类普遍的共识。
幻听
从事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人士都知道,幻听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幻觉,而幻觉又是最典型的精神病症状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见到有幻听的来访者者,要马上转介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。